宝宝爱我

导航栏

×

【育网辟谣】那些年最坑娃的退烧谣言

发表时间:2022-02-10

宝宝一出生,就是整个家里的小公主和小王子。在聪明帅气跟漂亮的同时也要非常注意保护好宝宝们的身体,注意不要让宝宝生病受到病毒的感染,但往往一个不小心就会让病毒侵袭,那么下面就让宝宝爱我网(bao25.com)小编收集整理的"【育网辟谣】那些年最坑娃的退烧谣言",帮助各位爸爸妈妈了解一些注意事项。

冬季寒风凛冽,稍不留心,宝贝就会被发烧“缠”上。宝宝一发烧,家长就非常紧张,生怕被烧坏了。于是,捂被子、擦酒精、吃退烧药、打退烧针……这些传说中立竿见影的退烧妙招纷纷齐上阵。然而,这些真的都非常有效吗?

孩子一发烧,有些家长就会给宝宝穿个里三层外三层,或是干脆喝碗姜汤盖上大棉被,好好捂一捂。因为,老一辈常说,孩子发烧怕冷,千万不能再受寒,裹厚一点捂出汗来,烧立马就退了。然而,这种做法并不科学。

真相:发烧捂汗,越捂越热

很多家长喜欢用“捂汗”来给孩子退烧,但是,儿童的汗腺并不发达,通过“捂汗”,不易达到“发汗”的目的。

对儿童来说,往往越捂体温越高,不仅退烧难,更容易造成“捂热综合症”(即因捂盖过严使得孩子出现高热、脱水、面色苍白、反应低下、呼吸困难等一系列症状),还可能诱发高热惊厥、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正确做法:适当解开衣物,散热

孩子发高热时,往往肢体循环会变差,可能会出现头部滚烫、手脚冰凉的情况,但不能一味盖被子或加衣服,正确做法应该是把孩子的衣服略微解开,让其充分散热,而手脚部位则要适当保暖。家长可以用温热水敷一敷宝宝的手脚,让肢端循环改善,手脚变暖,这样更容易散热退烧。

酒精擦浴是以前常用的退烧方法,用稀释的酒精擦拭皮肤,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加速水分的蒸发,通过酒精的挥发作用带走体表的热量,使体温降低,然而这种方法并不可取。

真相:酒精擦浴,刺激大,易中毒

婴幼儿皮肤薄嫩,通透性较强,角质层发育不完善,皮下血管相当丰富,血液循环较为旺盛,发烧处于高温持续状态时全身毛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毛孔张开,对涂在皮肤表面的酒精有较高的吸收和透过能力,因此酒精经皮肤更易吸收,对宝宝的刺激比较大。

若酒精擦浴后,时间较长,擦拭面积又大,对于婴幼儿来说肝脏功能发育不健全,容易产生酒精中毒。若酒精浓度过高就会造成脑及脑膜充血水肿,引起精神兴奋,出现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酒精中毒症状。

还有些孩子可能会对酒精过敏,而引起全身不良反应,如皮疹、红斑、瘙痒等。因此现在不提倡家长自己用这种方法给宝宝降温。

正确做法:温水擦浴,降温效果才佳

宝宝发烧时,应用温水代替酒精擦浴,即用温水毛巾擦拭全身。擦拭的重点部位在较大的血管走行的地方,如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等处。同时也可以给宝宝洗个温水澡,可更好的帮助宝宝降温,水温与患儿平时洗澡水温接近就行,每次5~10分钟。

有些家长一看到孩子发烧,就立马给孩子来一粒退烧药,生怕,晚了一步,孩子被烧傻了。还有些家长看吃了药后效果不明显,就立马又换上另一种退烧药。你真的以为,这样孩子就可以退烧吗?

真相:乱吃药,宝宝更受伤

发烧是身体在调动自身的免疫系统,让它更好地工作,以防止感染,这是孩子利用自身免疫力对抗疾病的一个表现,在对抗发烧的过程中,孩子的免疫力也会得到不断提高。

普通的发烧通常是不会损伤孩子大脑的,相反,如果采用过激的方式来退烧,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宝宝体重轻,体表面积大,一旦吃退烧药的剂量掌握不对,就容易造成虚脱和胃肠道的损伤。

正确做法:孩子发热,物理降温是首选

一般来说,孩子的体温在38.5℃以下,精神状态较好,可以先不用退烧药,应采用松解衣物、降低环境温度(比如三伏天)、泡澡、擦身、贴退热贴等物理降温方法更安全也更有效。

超过38.5℃以上可在物理降温的同时吃退烧药,服药时也要多喝水,保证足够水分排汗及排尿。有高热惊厥史的孩子可在接近38.5℃时口服退热药,避免惊厥发生。退热剂的适用人群主要为大于三个月的儿童,三个月以内的小婴儿不能随便服用,一旦发热,必须立即就诊!

若服用退烧药后孩子体温还是没下降,也不要马上再服用一次退烧药或更换其他退烧药。退烧药起效一般需要半个到一个小时,间隔4~6个小时之后才能再服用退烧药。同时,也要注意让宝宝多喝水,更利于降温。

对于,孩子发烧,很多家长都热衷于当“内行”。在孩子体温还不算高,精神状态比较好的情况下,就急着带孩子去医院要求打退烧针或输液,以求快速降温。然而,这并不是医生治疗孩子发烧的首选。

真相:依赖输液,影响孩子长远健康

1.打针,孩子很痛苦

大部分孩子的感冒发热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这些都有“自限性”,其发生、发展、消退都有一个过程,不打针不输液也会慢慢好起来,而打针输液也不见得会好得快一点。

而且扎针输液对很多孩子来说也是一个痛苦的经历,存在过敏风险,而且治疗时间长,会耽误父母正常工作时间。

2.依赖输液,易引起免疫低下

有一些退烧针剂,可能会引起肠胃黏膜损伤,如果注射剂量过大,会使孩子出汗过多、体温迅速下降,易引起虚脱。

事实上,抗生素本身就有副作用,注射次数多了,不仅导致宝宝食欲下降,胃肠功能紊乱,还可能出现免疫功能低下,对他长远的健康也会有影响。

正确做法: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

对于普通的感冒发烧,能自己退烧最好,能吃药退烧的,不打针,能打针的,不输液。目前儿童口服的退烧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服用后30分钟就能起效,起效并不比打点滴慢,更重要的是这些口服退烧药副作用小,比较安全。

只有当宝宝长时间高热不退、患儿精神不佳、进食差、喂药困难时,除了常规的退热手段外,一般才考虑打针输液。

与一些过于紧张的父母不同的是,有些家长处理宝宝发烧问题时显得反而过于“淡定”。宝宝发烧都超过38.5℃,但因担心吃了退烧药会影响医生对病情的正确判断,坚持不给宝宝吃药,非要排队候诊几个小时,等见了医生再处理。

真相:吃药不影响诊断,宝宝发热拖不得

吃退烧药一般不会影响医生对孩子疾病的判断。一般医院门诊病人多,轮候时间长,孩子都已经高烧了才抱来医院,一等就要三四个小时才能看病、治疗,然后缓解。如果孩子长时间高热不处理的话,容易造成孩子高热惊厥、晕厥等情况。

正确做法:体温超过38.5℃,建议服用退烧药

在未见到医生之前一定要积极给孩子降温,若宝宝只是低热,温度未超过38.5℃,妈妈可先采取物理降温,如选用退热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方法。同时注意给孩子补充水分、流质食物,以免脱水。当宝宝体温达到38.5℃以上时,建议及时吃退烧药。

同时,宝宝发热时,妈妈可先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若除了发热之外,还伴有咳嗽、流涕、鼻塞、腹泻、腹痛等症状,2~3天不退热或伴随的症状加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对于孩子发烧,家长切勿听信谣言,充当”内行“。很多传说中的退烧妙招都是不科学的,甚至会加重病情,引起其他更严重的症状。宝宝发热时,首先要用物理方法降温,如果体温超过38.5℃,也无高热惊厥史,宜选用物理降温。若效果不明显,再选用药物降温。若伴有咳嗽、腹泻、腹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相关知识

【育网辟谣】儿童手表辐射真的很高?


近年来,儿童定位手表很是火热。作为“防走失神器”,儿童定位手表不仅深受家长的欢迎,更是凭借萌萌的外表备受孩子们的喜爱。不过,近期央视做了调查,认为儿童定位手表的辐射是手机的千倍,这不免让家长们恐慌起来。那么这个说法是真的吗?本期《育网辟谣》,就带大家深入认识“儿童定位手表”。

儿童手表辐射非常高。

央视调查发现,儿童手表辐射超手机千倍,千万不能给孩子佩戴。

儿童手表辐射对人体危害不大。

央视检测方法并不科学,儿童手机辐射实际不高,处于安全范围内。

央视调查:儿童定位手表辐射惊人

为了了解这一事件,我们不妨先回顾下央视的调查。节目中,相关人员首先选取了三款儿童定位手表,分别是148元、380元、798元。接着来到大连理工大学物理进行辐射监测,并且准备了三部手机进行对比。

接着,在保持待机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检测,发现辐射相同,都是0.002uW/c㎡。但是打电话时,辐射开始出现很大的变化,其中148元的手机甚至直逼2900,与手机相比是它的1000倍。而798元的儿童定位手表数据也不容乐观是2100,只有380元的儿童定位手表数据较低为176。

以上的检测是为了说明价格与辐射值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而检测人员指出智能手表在拨打的时候辐射很高,这是因为其2G的GSM信号,在发射链接基站事辐射是最大的。此外,接通电话时,辐射峰值会很大,但通话后就会稳定。而智能手表由于体积较小,为了提高通话质量,才会把发射频率或者天线做得比较大。另外,手机辐射只有处于安全范围才能获得入网许可证,但是这一规定对儿童定位手表并没有约束,所以央视认为儿童定位手表大多发射功率高,辐射大,不宜给孩子使用。

专家现身:央视测试方法不规范

1.测试本身有问题

那么央视的结论真的正确吗?这引来了诸多专家的现身,很多专业人士看了节目后表示央视使用了不规范的测试方法,而且测量标准也不科学。比如报道中的数据2900微瓦/平方厘米,这种检测标准常常用于广播电视塔和手机基站等影响公共电磁环境的设施,使用的是功率密度标准,对于手机和儿童定位手表来说并不合适。

2.数值远低于国际标准

其实,在报道中曾出现过0.062微瓦/平方厘米,这个数值要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而央视只报道了2900微瓦/平方厘米,并没有突出前者的数值。而有意思的是这个瞬时峰值数据也没有超过国际标准。可以说,央视的测试有夸大的嫌疑。

· 儿童电话手表辐射是手机千倍






3.自测结果显示正常

接着,有民间机构用频谱分析仪进行检测,相关人员将机器设定在CF900.0MHz,Spectrum2模式。该机器有收缩天线,只要被测试品离天线越近,屏幕上显示的峰值就会异常活跃。相关人员对500元的儿童定位手表检测后发现,屏幕上的波线在-80dbm上下起伏,而且没有太大的浮动。而这个数值完全在安全范围,对孩子的身体不会产生危害。

4.儿童辐射手表比手机高,无需天天戴

那么通话时会怎么样?经过检测发现,通话时的辐射水平确实要比待机时候高,但最高的也就在-60dbm和-70dbm之间,这个数值依然是比较安全的,处于正常辐射范围。但是与手机相比,儿童定位手表确实要稍微高一些。因此,为了儿童健康着想,儿童手表可以戴,但是也无需天天戴,更不用每时每刻都戴着。

科普:家用辐射排行榜

液晶电视:★☆

距离屏幕20厘米之后,辐射值基本为零,而在10厘米的地方,辐射值为0.03μt,如果贴着屏幕就会达到16.04μt。但是宝宝爱我网小编认为没有哪家是贴着屏幕看电视的吧?所以看电视只要超过1米以上的距离,就基本没有辐射危害,大家可以放心。

冰箱辐:★☆

如果是紧贴着冰箱正门,那么辐射值为0.05μt,距离稍微远一些就为0。而贴着冰箱侧面,其辐射值为0.79μt,贴着背后只有0.16μt,所以冰箱的辐射也可以忽略不计。

笔记本电脑:★★☆

15厘米的位置,辐射值为0,紧贴着电脑边缘也只有1.6μt,但是笔记本键盘上方却会达到13.96μt,贴着屏幕的位置也高达14.61μt。因此在使用笔记本电脑的时候,要保持20厘米以上的距离。

台式电脑:★★★☆

距离液晶显示屏10厘米的地方辐射为0,贴着屏幕也仅为0.23μt。但是如果是贴着机箱,数值可达10.03μt,不过距离机箱20厘米的位置数值也为0。因此使用台式电脑时,要离主机远一些。

电磁炉:★★★★☆

正在运作时,40厘米处位置超出0.2μt,10厘米位置可达19.74μt。因此在使用电磁炉时,要保持半米以上的距离,这样可有效减少辐射。

电吹风:★★★★★

出风口5厘米的位置辐射值高达15.48μt,机身部分也可达到18.49μt。长期使用电吹风,确实有些危害。妈妈们在使用电吹风时,要远离孩子。

儿童定位手表的辐射指数处于安全范围,并不会对孩子的健康产生太大的影响,妈妈们无需过度担心。不过,由于儿童定位手表的辐射确实要比一般手机要高,为了孩子的安全着想,父母最好不要长时间、不间断地对孩子进行监控。

【育网辟谣】宝宝适合吃婴儿月饼?


爸爸妈妈都是第一次当爸爸妈妈,所以很多照顾宝宝的知识他们都是缺少经验的。很多关于宝宝的问题,宝宝打喷嚏怎么办?宝宝哭了怎么哄?宝宝腹泻了要吃什么才管用?这些问题遇到了都可能不知要怎么解决,“宝宝爱我”的小编特向您推荐"【育网辟谣】宝宝适合吃婴儿月饼?",希望爸爸妈妈们看完这篇文章能够更加了解宝宝的身体。

中秋节到了,各大商场正在热卖月饼。有不少宝妈发现,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一款“婴儿月饼”的新型食物,据说是专门为宝宝们设计的月饼。那么婴儿月饼真的适合宝宝吃吗?本期《育网辟谣》,就为大家揭开“婴儿月饼”的秘密。

婴儿月饼专为宝宝研发,适合孩子们食用。

婴儿月饼专门为宝宝制作,为宝宝的身体量身打造,自然最适合孩子吃。

婴儿月饼高油高脂,对孩子身体不利。

婴儿月饼实质与普通月饼无异,高油高脂,吃多了反而会影响孩子健康。

婴儿月饼大多为噱头

目前,有不少商家推出了“婴儿月饼”,声称专门为婴幼儿打造,适合宝宝的口味。这种月饼直径在3cm左右,厚度约为1cm。大多为水果馅,也有人觉得它像压缩饼干。但是,它的价格可比一般月饼贵上很多。“新概念,高大上,价格贵”,婴儿月饼迅速吸引了不少妈咪的注意,纷纷购买。有专家对此进行了检测,发现婴儿月饼与一般月饼一样,都是高油高脂食品。也就是说,对于正在成长发育的孩子来说,食用过多婴儿月饼,便会诱发消化系统的问题,比如拉肚子、消化不良等等。因此,婴儿月饼大多玩的是噱头,对于年幼的宝宝来说不宜食用。

0-3岁的孩子不宜食用月饼

虽说在中秋夜吃月饼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但是对于0-3岁的孩子是不合适的。月饼有三个特点:油脂高、热量高、糖分多。宝宝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消化能力不及大人,一旦食用过多的月饼,便会带来消化问题。而宝宝3岁以后,消化系统略渐成熟,可以稍稍食用一些月饼,但数量也不可过多。

儿童食用月饼的注意事项

1.每次最多只能吃小半块

如果孩子想尝鲜,那么只要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可以让他稍微吃一点,但最多小半块,也就是月饼的1/5。千万不要放任孩子肆意食用,否则肠胃问题很可能会找上宝贝,给孩子带来拉肚子、腹痛、胃胀等不适。另外,如果想给孩子吃月饼,主食就要调整,避免让孩子吃油多的饭菜,以此来达到平衡。别看月饼个头小,就广式月饼而言,一个4两的月饼相当于3两的米饭,热量更是有五千卡!

2.最好和酸味水果同食

秋季是丰收的季节,许多瓜果都成熟了。在吃月饼时,可以再给宝宝吃一些甜酸的橙子、柚子之类的水果,解油腻的效果不错。此外也可以适量吃一点石榴、奇异果等饱腹感较强的水果,这样宝宝就不会吃太多月饼啦。

3.饮料搭配有讲究

边喝汽水边吃月饼,看起来很惬意,但对宝宝的胃来说,可是各种煎熬!因为汽水和果汁都含有大量的热量和糖分。另外,也不要给宝宝喝咖啡或者浓茶,因为其中的咖啡因会伤害孩子的神经中枢。

建议孩子在食用月饼时,最好搭配白开水。当然,清淡的绿茶、乌龙茶、山楂水也是不错的选择,它们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帮助宝宝把油脂排出体外。

4.优先食用植物馅料

月饼的种类通常是按照里面的馅料来区分,常见的有豆沙馅、蛋黄馅、五仁馅和莲蓉馅等。一般情况下,选用红豆、杏仁等植物性原料为馅料的月饼比较健康,因为它们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有助于软化血管。

婴儿月饼同样也是高油高脂食品,实际上与普通月饼无异,因此并不适合年幼的宝宝食用,否则食用过多,会给宝宝的肠胃带来负担,引发消化疾病,得不偿失。

太坑娃!无脑父母竟拿奶茶当母乳,这些谣言也别轻信!


妈妈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宝宝,肯定都是爸爸妈妈的心头肉。所以宝宝的健康问题肯定是放在第一位的因为宝宝还小,还很脆弱抵抗力也偏弱,所以要比成年人更加注意。有很多小的注意事项要牢记,下面就让宝宝爱我网(bao25.com)的小编收集整理的"太坑娃!无脑父母竟拿奶茶当母乳,这些谣言也别轻信!",希望对您了解宝宝的身体健康能有所帮助。

为人父母,有些人真的不配!连宝宝的口粮都能糊弄,不仅是无知,简直是不把孩子当回事!

母乳是宝宝最健康最安全的口粮,对母婴的远期健康产生诸多益处,这点应该没人不知道吧~在这方面,不管是WHO,美国儿科学会,还是我国妇幼营养学会的观点都是一致的: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0-6个月提倡纯母乳喂养。如果不能母乳喂养或者母乳不足,能且只能使用配方奶粉。

但竟然有人讲,他的员工只给女儿喝某奶茶,只给儿子喝喝某花生奶!看到这个视频时,我真的是气炸了!再一看有那么多点赞和转发,自闭了!

关于母乳喂养的那些事,即便以前不知道,每一位妈妈孕期时,建卡之后,生娃后,医生都会给科普指导啊~退一步讲,都升级为爸妈了,自己都不做一点点功课吗?竟然搞“一口都不吃母乳”的奇葩事!这不仅是蠢了,是有毒!

不过,后来我冷静下来,发现视频中的女婴胖乎乎不像是从出生到6个月大一口母乳不喝,只喝某奶茶长大的!如果一个小宝宝靠奶茶为生,那早进ICU了。

所以这个视频很有可能是po主为流量而编造,我也真心希望这事是假的,不然宝宝有那么无知的父母也太惨了。但不得不说一句,有些人为了吸引眼球,真的是毫无底线!

别误信谣言断了宝宝口粮!

每年8月1日-8月7日是国际母乳喂养周,对就是这周,今年的主题是“保护母乳喂养,共同的责任”。希望全社会都能积极支持和鼓励母乳喂养。

但现实生活中,不少妈妈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坚持母乳喂养,最常见的就是陷入误区。这里为大家今天说说最坑妈又坑娃的3个谣言:

1.没下奶快请催乳师?

可别乱花钱!

产后前两天,宝宝基本上都在睡梦中度过,这个时候妈妈没有泌乳的迹象,可以上吸奶器,尝试由轻到重给乳房进行安排和吸奶动作。如果哺乳有困难,请咨询产科医生、儿科医生或专业的母乳喂养指导师。

注意了,千万不要大力揉搓、拉扯的方式来催乳,但现实是很多催乳师就是这么干的。也不建议喝一些中草药(例如通草)来催乳,毕竟是药三分毒,很多中草药的有效性和毒副作用未经验证,可能会伤害到宝宝。

2.有些人天生就没有奶水?

别乱说!

即便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起来也不会一帆风顺呀~母乳喂养也是如此,等真正哺乳时可能会出现没有奶水的情况。

但我肯定的告诉大家,只要宝宝的吮吸充足有效就能产生足够的母乳。很多时候之所以没有奶水,是因为宝宝衔乳姿势不对、无效吮吸造成的。

如果你发现宝宝总是咬你,总是急不可耐的样子,你的乳头总是受伤,那么很可能是宝宝衔乳姿势不正确。正确的衔乳姿势的是,宝宝的上下唇直接接触乳晕(记住,不是乳头),舌头挤压乳腺管,排空其中积存的乳汁。

3.得了乳腺炎就不能喂奶了?

并不是!

其实,如果病情不严重,一般排空乳汁(哺乳或者吸奶器吸出),并用热敷和冷敷交替使用,即可缓解。相反,随意停止哺乳,会使乳腺炎加重。

如何已经不仅是轻微的乳腺炎和乳房胀痛,乳腺发生严重感染,那么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痛药(布洛芬)和抗生素。你需要做的是,如实告诉医生你的情况,医生会给你开出哺乳期服用的药物,然后遵医嘱边吃药边哺乳。

大家别担心,通常乳腺炎没有严重到非得住院治疗、医生严令停止哺乳的程度,都可以正常哺乳。

“胸小就没奶”“六个月后奶水没营养”“感冒了就不能喂奶了”……关于母乳喂养的谣言还有很多,希望大家都能火眼金睛辨真相,而不是随随便便放弃哺乳。

该停就必须要停!

不过,哺乳再好,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必须要停下来。毕竟妈妈和孩子的健康永远要排在第一位。

△ 妈妈

1.服药期间

具体建议遵医嘱。一般大部分口服药物(治疗代谢性疾病、精神疾病的药物,化疗药和带有放射性同位素的药物除外)在乳汁中的浓度很低,短期、少量服用不会对宝宝产生明显的副作用。但如果哺乳期妈妈需要长期、大量服药时,就得事先咨询医生,必要时暂停哺乳。

2.疫苗接种期间

通常,疫苗是比较安全的。但哺乳期的妈妈禁止接种天花疫苗和黄热病疫苗,如果接种了应立即停止哺乳。

3.病毒感染及其他

这里主要说的是艾滋病病毒,如果感染了WHO 建议最好选用奶粉等其他喂养方法。另外,酗酒、抽烟和吸毒的妈妈也应放弃哺乳。

△ 宝宝

1.乳糖不耐受

由于缺乏相应的乳糖代谢酶,这些宝宝吃了含有乳糖的母乳或配方奶粉后无法吸收,会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

2.苯丙酮尿症

相比牛奶,母乳中的苯丙氨酸的含量比较低。但是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的婴儿一旦进食过多的母乳后,会致使苯丙氨酸在体内积聚,严重时可造成智力障碍。如果宝宝患有苯丙酮尿症,应服用特制的配方奶粉。

坚持母乳喂养不易,希望大家不要因为暂时的困难轻易放弃(特殊情况除外),也希望这个社会给母乳妈妈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育网辟谣】增强宝宝免疫力就能预防疾病?


随着新一轮冷空气的来临,感冒等感染性疾病进入了高发期,往往“中枪”的大多都是孩子。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常患病是因为免疫力不足,于是购买各种保健品试图增强免疫力,那么这种观念对吗?本期《育网辟谣》就为大家揭开“宝宝免疫力”的秘密。

增强宝宝免疫力,就不会生病。

免疫力低下就会生病,这是常识,免疫力高的孩子是不会被病菌和细菌感染的。

宝宝免疫力低了高了都会生病。

免疫力没有你想的那么强大,过低过高都可能会危及健康,不可盲目增强。

免疫力没那么伟大

免疫力确实有一定的实力,当有病原体入侵身体时,免疫系统便会发出“导弹”——特异性抗体去结合病原体,以此来阻断敌人的去路。而细胞的免疫功能则是直接“捣毁”病原体藏身之处,并且将其消灭。免疫体的强大让父母们盲目以为如果孩子经常患病,就是免疫力低下导致,因此便急着给孩子滋补。

其实,免疫力还真没那么伟大,遇到一些很强悍的对手,也是只能束手无策。比如,常见的链球菌、肺炎球菌等,这些疾病都是会会反复发作,即使宝宝的免疫力再强,也未必能抵挡。好在,针对这些细菌感染类疾病,科学家大多都已经研发出了可靠的疫苗。因此,过度寄托于增强免疫力并不可取。

刻意提高免疫力,反而危害多

父母不断寻求各种途径增强宝宝的免疫力,这种做法往往是不科学的,而且对于儿童保健品的商家来说,你的表现正是他们所期待的。

· 过度提高免疫力会诱发疾病

过度提高免疫力,就很可能会导致孩子免疫力系统活跃。在这类人身体中,免疫大军就好像磕了药一般,忘记了他们的使命,而是转而去攻击人体自身的组织,这便会导致人体器官、组织功能出现异常,甚至会因此丧失基本功能,危害生命。此外,这种孩子日后若被癌细胞侵蚀,也很难用药,因为那些能增强免疫力、攻击肿瘤的药物,会在绞杀肿瘤的同时,伤害自身,引起自身免疫疾病。

· 保健品也没那么神奇

其实,目前科学家并没有证实有什么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健康人的免疫力,而那些神奇的保健品也多为噱头,仅仅是在动物身上做实验才获得了批准,而且我国卫生部门也严禁这类商家过度宣传,也要求注明“不得代替药物”的字样。说个广告中最常见的“免疫球蛋白”,其实这玩意不仅对健康人来说没啥效果,还有可能会传播疾病。

· 你的免疫力太高会怎样?绝对坑爹

保持免疫力平衡,孩子才健康

对孩子来说,想要健康,保持免疫力平衡才是最好的方法。上文已经说明了免疫过高的危害,免疫过低的话也会产生危害,比如众所周知的艾滋病,便是病毒攻击免疫力,导致免疫力低下,继而致使人体被各种感染,最终丧命。既然过高过低都会生病,那么只要保持免疫力平衡,孩子就会健康。那么在传染病高发季,家长应该如何为宝宝做好日常护理呢?

1.坚持运动

有运动习惯的家长,一定要坚持带宝宝不锻炼。而往常不运动家长,可要带孩子动起来了。每天适量的锻炼,可以让身体变得愈发强壮。当然,也要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的运动。对于一般孩子来说,游泳、乒乓球、羽毛球都是不错的选择。而对于心肺功能差的孩子来说,需选择瑜伽或者慢走这些低负荷的运动,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但要注意适量,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2.讲卫生

要预防传染病,首先要注意家居环境的卫生,保持室内的清洁。经常开门窗通风,不要让污浊的空气刺激宝宝的呼吸道,而被褥床铺也要勤晒勤洗。而宝宝的个人卫生也要注意,打喷嚏、咳嗽要用手帕,不能直接面对他人,强调手部的卫生,出入公共场所后最好要洗手、换衣物。除了勤洗手,也要勤洗澡勤换衣,尤其是鼻唇周围的清洁。

3.丰富早餐

相信在宝宝饮食上,很多妈妈都已经用心准备,这里小编就不必多说。但你知道吗?早餐才是最重要的!早餐虽然是一日三餐中最短暂最简单的一顿,但是它的作用却是三者中最为重要的。早餐吃不饱,胃酸难以消耗掉,就会对胃粘膜进行攻击,长久下来胃痛、反酸便会困绕着宝宝,对宝宝的身体产生危害,也影响宝宝对中饭和晚饭的营养吸收。

免疫力并非万能,增强宝宝免疫力也不能预防所有疾病,反而过度增强会危害宝宝健康,导致严重疾病的产生,爸爸妈妈一定要多加注意!

【育网辟谣】用热水给孩子泡脚更有益健康?


如今天气是愈发的寒冷,民间自有“寒从脚起”的说法,因此很多人都会在此时用热水泡脚来暖身去寒,更有甚者在水中撒入药材以养生。为了增强孩子体质,很多父母也会给宝宝来场“热足浴”,那么这个做法是对的吗?本期《育网辟谣》,就为你揭开“泡脚”的秘密。

热水泡脚,可增强宝宝体质。

冬季热水泡脚,可以祛除寒冷,加强新陈代谢,增强孩子免疫力。

常用热水泡脚,影响足弓发育。

经常用热水给宝宝泡脚,不利于孩子足弓的正常发育。

了解孩子的足弓

说到足弓,很多人都表示不熟悉。其实,足弓是身体中极为关键的减震系统,当人从高处跳下或是做跳跃动作时,足弓就会弹起以此来给予人体缓冲,这样当我们落地时全身骨关节特别是头部就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此外,我们在日常走路时,也需要足弓的帮忙,因为足弓的弹性能够缓冲地面反弹力和重力下传,让脚部的神经和血管免受太大的压迫。简单的来说,足弓对人体是个不可或缺的“零件”。

长期热水泡脚不利足弓发育

6岁前脚是“平”的

幼儿阶段,孩子的足弓并没有完全形成,因此关节和骨头都比较有弹性。而且宝宝的脚往往是肉肉的,因为他们的脚底堆砌了不少脂肪,这让足弓变得不那么明显,所以在站立时孩子的脚底往往是“平”的,并且这种现象会持续到6岁。

遇热足底韧带会松弛

对于孩子来说,唯有到脚钙化定型,才会出现足弓。所以如果在此时总是用热水给孩子泡脚,那么脆弱的韧带便会受到折磨,变得松弛,影响了足弓的正常发育,继而可能会导致脚部畸形,或者会影响到脊椎的弯曲,甚至会对如心脏、腹腔、脑部等其他身体部位的成长发育造成干扰。

保护足弓发育的方法

想让保护孩子的足弓,除了要避免常用热水泡脚外,还要密切注意学步期。建议如果温度适宜,可以让孩子光脚在家里学步,以此来提高他的脚趾抓攀能力。另外,不要让孩子长时间练习走路,因为这个时候宝宝的骨头软,肌肉力量不足,难以承受太大的锻炼力度,如果强行训练,就会有成为“扁平足”的风险。

热水泡脚容易烫伤孩子

热水泡脚虽然是中医提倡的养生之道,但是就连中医也同样认为这种方法不适合孩子。因为孩子本是“纯阳之体”,其本身就很容易发热,也容易上火,如果频繁用热水泡脚,便会让他更热,继而就容易出现身体上的不适。

另外,孩子尤其是小宝宝他们对温度的感觉与家长不同,也许大人感觉温热,但是孩子却觉得太烫了,可是他们又不能准确表达,如果强行给孩子热水泡脚便极容易烫伤。

掌握好水温,洗洗就好

当然了,“寒从脚起”所以要“脚暖头凉”这个理念自然是对的,但是用热水泡脚并不适宜孩子,建议在秋冬季只要给孩子洗洗脚就好。在给宝宝洗脚时,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水温。以温水为宜,如果天气比较暖和,那么39℃左右为宜,如果天气比较寒冷,那么45℃左右即可,而洗脚水以能盖住宝宝整个脚为佳。

2.防止溅水。孩子洗脚的时候,往往是不老实的,喜欢乱动小脚丫,建议可以用大盆套小盆的方法或者在洗脚盆下铺一块大抹布,以此来防止溅水。

3.控制好时间。给孩子洗4分钟左右即可,不宜太长,否则容易洗冷水脚,反而会引发感冒。

4.洗完后按摩。给宝宝洗完脚后,建议帮他捏脚,以此来舒活胫骨,增强免疫力,提高睡眠质量,促进发育。

“用热水泡脚”并不适合孩子,反而会给宝宝的健康不利,不但影响孩子的足弓发育,还可能会烫伤孩子,这种方法并不可取。

喜欢《【育网辟谣】那些年最坑娃的退烧谣言》一文吗?“宝宝爱我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宝宝健康相关的知识,同时,bao2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最简短的幼儿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更多>